百姓通谱网

人气指数:47
网站介绍

百姓通谱网是全球*把传统家谱修到互联网上的公司。族谱、百姓通谱网凭着创新的家谱修谱模式,打造全球*百家姓氏家谱、创立同心圆核心技术,宗谱门户网站。

族谱,宗谱。时事新闻,姓氏,家谱。

将优秀家文化播种到互联网/百姓通谱网

湖南日报5月2日讯(记者 陈薇)优秀传统“家文化”如何搭乘“互联网+”快车?日前,由百姓通谱网主办的“

互联网+家规、家训、家风高峰论坛”在长沙举行。来自省社会主义学院、世界儒学大会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就

如何运用互联网方式传播优秀传统家文化展开探讨。

家文化研究专家陈希认为,前段时间由湖南日报报道的《开国将军钟伟的家风》引发广泛社会影响,如果能将优秀家文化播种到“互联网”上,让“地球村”的居民一起来守护、浇灌,健康文明的社会风气定会处处蔚然。

世界儒学大会秘书长孔祥林说,家规、家训、家风作为千百年来中国人家庭教育的主要方式,已经深入普通百姓的骨髓。良好的家风、家规、家训是先辈们留下来的文化瑰宝,也是教育引导青少年做人做事的重要准则。在他

看来,百姓通谱网致力推动“家文化”与“互联网+”的融合发展,很接地气,前景广阔。把优秀家文化推上“互联网+”的“风口”,能让传统家文化更现代时尚,让虚拟网络世界更亲切。

据悉,致力于打造城乡商品交易平台的百姓通商网也已正式上线。

长远规划/百姓通谱网

百姓通谱网以县级城市为单位、以100万以上人口为基数成立县级服务部,不足100万人口的行政县,将两个甚至三个或四个行政县划分为一个县级服务部,计划在全国成立1000个县级服务部,由专业的服务团队全程指导展开全国互联网修谱工作;打破了传统修谱一般只单修一个姓氏家谱的格局,采取各姓氏同时启动,全国整体运作,线上线下同时进行。

姓氏与家谱的意义/百姓通谱网

人有姓氏,血脉不会紊乱;家有谱谍,宗亲才能凝聚。姓氏文化和家谱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上许多古文化,早已随着创造它的种族一起淹没在汹涌浩瀚的历史长河之中,而中国姓氏和家谱文化,历经数千年,始终在延续和发展。姓氏和家谱文化一直代表着中国传统的宗族观念,它以一种血缘文化的特殊形式,丰富了博大精深的华夏文明,在中华民族的同化和国家统一上一直起着独特的民族凝聚力的作用。探讨姓氏与家谱的关系,充分发挥姓氏与家谱文化的特殊作用,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挺起民族脊梁,实现复兴梦想,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姓氏与家谱的相互关系

姓氏和家谱,二者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姓氏是家谱得以存在的基础和前提,姓氏的产生、演变和传承是家谱的重要内容,而家谱则是姓氏繁衍续存的重要载体。姓氏出现在前,家谱出现在后;姓氏区分个体,家谱记载世系。

1、 姓氏是家谱之本,家谱因姓氏而生

中华姓氏,至今已有五六千年历史,大量姓氏的产生是在夏商至秦汉这一历史阶段,至今也有三四千年,随着大量姓氏的产生和世系的延续,以及姓氏家族繁衍带来的人口激增,家谱也随之产生和发展,于是就有了口述家谱、结绳家谱、甲骨家谱、青铜家谱、石碑家谱等,而甲骨家谱、青铜家谱、石碑家谱就是用文字记载一个家族的姓名及关系,因此成了我国历史上最古老的实物家谱。

家谱在命名时,通常是在“家谱”之前,冠以姓氏,如《张氏家谱》、《李氏家谱》等。姓氏稳定,家谱也就稳定,姓氏的包涵内容发生变化,家谱记载也随之变化。姓氏信息的演变经历了一个由简到繁,由单一到丰富的历史发展过程,家谱以前侧重于姓氏及关系,随着姓氏所含信息的增加,家谱所记载的内容也随之增加,续修的家谱通常比始修家谱增加了很多内容和篇章。历史上,姓氏级别的不同,也决定了家谱的叫法不同,如皇帝姓氏的家谱称帝系、玉牒,记载诸侯姓氏的家谱成世本,记载普通姓氏的家谱称家谱或宗谱等。

2、家谱理顺了各姓氏家族横的关系和纵的脉络

作为姓氏文化的表现形式,家谱记录了家族的历史,联结起了以血脉关系为纽带而繁衍生息的人们。各姓氏家族内部的血缘关系,必须十分清楚,这种组织才能够延续和传承。即使他们的家族分裂成了横向许多新家族,如:兄弟、堂兄弟、姊妹,一房、二房、三房,一支、二支、三支等等,在家谱里面各新家族之间的血脉关系也必须理顺。不然的话,分者多不能详,本来是同宗,也会视之为秦越,宗派紊乱,疏宗离祖,户口流亡。

姓氏在家谱里排序,从奠基始祖或始迁祖开始,依次排列世系顺序,始祖及始祖母是谁?他们有几个儿子,名字是什么?他们的妻子又是谁?又各有几个儿子?不分政治地位,不分富贵贫贱,入谱的姓氏、生卒、婚姻及子孙后代等,纵向一代续一代,中华姓氏几千年来,就这样以垂直方式在各自的家谱里理顺并记载了下来。

3、姓氏里所携带的历史信息,要靠家谱传承下去

家谱既是姓氏的历史读本,又是姓氏的文化读本。每个姓氏,每个家族都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族系,都有着自己的文化、历史。许多人都很想了解关于自己姓氏的有关信息,尤其是家族的渊源,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找出自己的家谱,这样自然就有了归属感、认同感和自豪感。不管怎样说,家谱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特有的一个亮点,这方面有着*记录。甚至是因为避难、战争、政治等因直接改姓,收养、继养、入赘改姓,现代人的学历、职业、婚姻、主要业绩等信息,都是家谱可以收录的。

随着家谱的不断延续及姓氏信息量的不断增加,家谱隔一段都要续修,有三十年一小修,六十年一大修之说,丰富的姓氏传记等信息,常为其它史料不能收录。家谱是一个个姓氏人生的记录,是血脉流淌的记忆,是一座丰富的历史文化宝藏,古为今用,今为后用,大量丰富的姓氏信息,靠口传心记,延续是有限的,而家谱则是最有效的传承方式。现今国家收藏最多家谱的地方是上海图书馆,约有21000种,十九万册,就记载有不少珍贵的名人信息,如《孔子家谱》、《王羲之家谱》、《刘少奇家谱》等。

总之,姓氏和家谱相辅相成,有着十分特殊的关系,家谱就是一个个姓氏谱。姓氏在家谱里排序,姓氏在家谱里传承,姓氏在家谱里寻根,姓氏在家谱里凝聚;家谱是姓氏的主要载体,家谱里流淌着一个个姓氏割舍不断的血缘关系,家谱里积淀着源远流长的姓氏和民俗文化,家谱保证了姓氏传递的稳定性,家谱的出现本身就为姓氏文化的发展赋予了新的内涵。

姓氏和家谱文化的意义

种类繁多的姓氏,丰富多彩的家谱,是我国悠久历史的一份重要文献。究其现实意义,学者自然会从学术的角度来论证,政府人员则会从是否有利于社会管理、是否能推动经济发展的层面来阐述,社会团体、普通民众、特别是华侨和私营业主,说起探讨姓氏和家谱文化的意义,那可就大了去啦!具体有多大,则众口不一,但从他们“认祖归宗”的劲头,大办盛会、大把花钱的行动上,足以诠释姓氏和家谱文化的意义了。笔者仅就有利于追本溯源,有利于内稳外联,有利于史料共享,有利于自身完善四个方面浅述如下:

1、有利于追本溯源

在中国每个人都有姓氏,人们初次交往,总要先问:“您贵姓”?特别在外地,如果发现是同姓,马上就亲近了许多,认为“五百年前是一家”,“都是大槐树底下走出来的”。其实不然,华夏姓氏源流研究中心主任袁义达说过:调查发现,一个大姓可能有上百个来源,比如中国大姓之一的“李”姓,有些来自“嬴”姓,有些来自“赵”姓,唐朝时“李”姓被李世民分赐给了开国元勋,甚至在后魏时期,鲜卑的复姓也有改成姓“李” 的。只有通过对姓氏和家谱的进一步研究,追本溯源,修书续谱,连支连宗,才能明血缘,别婚姻,促进人类优生优育,提高人口素质。现代科学研究表明,从基因的类型分布就可以直接追溯到家族的父系起源,而通过后代基因分析,也可以找出共同点,推出祖先的基因。姓氏及家谱的记载,恰恰可为基因追根溯源事先提供线索、事后提供佐证。

一般姓氏的家谱,都是从始祖、始迁祖到修谱时按世系先后登录,但由于宗族世系久远,其渊源及各支繁衍脉络难免失断不清,通过进一步研究发掘,就可加以辨明,正本清源,使更多寻根者的梦想成为现实。

2、有利于内稳外联

姓氏和家谱文化的内容,除对世系的记载外,都有“家训”、“家规”、“族规”之类的内容,如:敬长老,孝父母,睦近邻,崇节俭,恤孤寡,戒淫逸等。有的还讲述了祖先们万难不屈,艰苦创业,忠君爱国,清正廉洁,大义凛然的高风亮节。宣传的是敬祖尊宗,遵纪守法,教子成才,自强不息的家风。与弘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是一致的。国之稳看民之亲。每逢春节和清明节,许多姓氏的家族都要举行各种祭祖活动,定时编修家谱,举行颁谱仪式,长辈主持,族人参加,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使广大族人相互了解沟通,相互交流切磋,相互守望扶持,共谋事业发展。同时,对家族成员内生活困难、孤寡老弱进行经济和情感上的帮助。一个个家族和睦相处、稳定兴旺,国家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及文明进步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河南省地处中原,在人口靠前的300个大姓中,有171个姓氏的源头或部分源头在我省,我们有着得天独厚的姓氏和家谱文化资源,特别是新郑皇帝拜祖大典,郑州公祭炎黄二帝活动,周口姓氏文化节等一系列活动的成功举办,加深了中华儿女对祖根地的了解,更加激发了海内外华夏儿女敬祖尊宗的热情,尤其是台湾、香港、澳门地区以及新加坡等大量华人聚居的东南亚各国的华人,纷纷以姓氏为单位,成立了各自的姓氏宗亲联谊会,有的还分成了修谱和商会两部分,一方面寻根问祖,修书续谱,另一方面积极捐资或投资兴业,不仅有效促进了祖籍地经济的发展。

通过对姓氏和家谱文化的科学探讨,必将揭示全世界中国姓氏和家谱的信息,这就会在更大范围内为华人提供更全面、更系统、更详实的资讯,联系更多的华侨涌入寻根谒祖的潮流!

3、有利于资料共享

撰正史,编方志,修家谱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其中记载姓氏的家谱包涵的内容十分广泛,大量的*手资料及数据,是其他史籍所无法代替的。

姓氏和家谱资料可以补史之遗。如中国与世博会的最初结缘时间,2002年前学界和民众一直认为是1867年,参会者是江苏吴县文人王韬。而根据《(广东中山)北岭徐氏宗谱》记载,中国和世博会的关系始于1851年的伦敦*届世博会,参会者是徐氏先祖徐荣村。家谱里详细记载了1851年维多利亚女王以国家名义邀请十多个国家参加,徐荣村将自己经营的七里湖丝装成12捆,托运英国参展并独得金银大奖的经过,还附有金银奖牌图。进而将中国与世博的关系提前了16年,其意义可想而知。

古人说:“家之谱,犹国之史,史不作无以知一代之圣哲,谱不续无一知一姓之英奇。”姓氏和家谱是一种特殊的具有平民特色的历史文献,记载的主要是同宗的世系繁衍、人口数量、婚姻状况、生卒日期、职业文化、名人名事、居住迁徙等,内容非常丰富。在姓氏和家谱文化里,我们不仅可以看到本姓本族的发展兴衰、历史变迁,还可以看到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变革、风土人情、价值取向、生存状况等。这些内涵宏富的记载内容,实为我国史学领域有待开发的丰富宝藏。还可为家庭结构与功能、优生学、民俗学、地方史、村镇开发史、地方风俗、地域文化等领域的研究,提供大量可信的资料。

4、有利于自身完善

姓氏和家谱的产生变化,是与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变化紧密相连的,社会在进步,文明在发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势必打有封建糟粕的烙印,存在历史弊端。如:隐恶书善,攀龙附凤,伪冒名族,重男轻女,言过其实等,我们要全面认识这一传统文化,分析比较、去伪存真,去其糟粕、取其精华。通过深入的探讨,使之与现代文明同步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用发展的观点进行鉴别整理,从而保证姓氏和家谱文化研究利用的正确发展方向。

通过对姓氏和家谱文化的进一步探讨研究,不但可以明确研究的指导思想,还可以明确研究的方法和目的。研究姓氏和家谱文化,是为了敬宗睦族,加强名族团结,建立和谐社会,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服务。以新思维、新方式、新观点、新风尚,使研究成果“存真”、“求实”,研究方法日臻完善,走向成熟。

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人民安居乐业,为姓氏和家谱文化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河南省是中国姓氏得天独后的资源大省,中原掘起,离不开现代的科学技术,也离不开传统的文明和文化,加大姓氏和家谱文化的研究推广,利用姓氏文化研究会、家谱研究会、各姓宗亲会等,适时举办各种形式的研讨会、交流会等,使姓氏和家谱文化的研究科学化、规范化、大众化,积极有效完善运行机制,不断升华推出研究成果,为建设中原文化集聚区服务,整合各种优势,为推动中原经济集聚区的高速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家文化讲师/百姓通谱网

家文化格局:一命 二运 三 风水。

一、命

《孝顺父母》:和颜悦色>聚财;

《家人健康》:血气方刚>留财;

二、运

《夫妻恩爱》:对牛弹情>旺财

《子女成才》:物竞天择>续财

《家境富裕》:享受人生>发财

三、风水

《环境优美》:风雨同舟>生财

基本简介/百姓通谱网

 起源

传统的纸质家谱传承到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面对博大精深的中华家谱文化与伟大的互联网文明交汇,我们的上一辈懂谱却不懂网,我们的下一辈懂网却不懂谱。因此,历史赋予我们这一代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就是:把上一辈懂的谱修到下一辈懂的网上去;让我们的下一辈在网上明白家谱的作用和意义,弘扬中华家谱文化;让我们的上一辈在下一辈的孝敬下学会使用电脑,充实生活,享乐晚年。
2002年,陈希先生在帮助湖南省社会科学院院士何光岳先生搬家谱的过程中突发灵感,萌生了立志要把传统的纸质族谱搬上互联网的伟大理想;
何光岳,1939年11月生,中华民族史专家。1992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现任湖南省社会科学院炎黄文化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兼任湖南省炎黄文化研究会会长、湖南中国古代史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汉民族学会副会长。

发展

2003年,陈希先生作为特邀嘉宾参加了一次“家文化”高峰论坛,以高瞻远瞩的眼光深入发掘出了“家文化”背后的深刻意义:家谱就是家文化的载体,决定从《健康》、《孝与顺》、《子女教育》、《爱与婚姻》、《人与环境》、《如何理财》等六个方面积极传播以幸福家庭为中心的家文化作为互联网修谱的核心价值观;
2005年伊始,陈希先生面向全国推广幸福家庭讲座,积极传播以幸福家庭为中心的家文化,各大媒体纷纷报道,从而为以后将纸质家谱搬到互联网上打通了一条“幸福”大道;
陈希先生深知当代社会各种产业利润主要靠领先的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来实现,而文化产业正是自主创造和技术含量高的一个门类。2008年,陈希先生历经多年潜心研究的新概念修谱查谱专利技术——“同心圆核心技术”也在反复推敲实践之后隆重问世;
2010年,百姓通谱网立项策划,筹备运作;
2011年,湖南百姓通谱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注册;
2012年4月8日,湖南百姓通谱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并在长沙市通程大酒店隆重举行了“家谱网络化—百姓通谱网首发式”;
2012年7月22日,湖南百姓通谱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乔迁至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湖南省中华文化学院)同心楼,原湖南省委副书记刘夫生老先生为百姓通谱网亲笔题词“祝百姓通谱网善行天下”;
2013年12月28日百姓通谱网“感动2013,感想2014”年会,唐骏现身。为百姓通谱网筹谋上市。
2014年3月4日,湖南社会主义学院同德楼八楼会议室召开的百姓通谱网“三通”财富论坛会圆满落幕。 开创‘三网通’,来实现谱泽炎黄子孙,网通华夏儿女,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使中华民族以较优秀的身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用互联网家谱传承中华姓氏文化已成为振兴民族之魂、弘扬传统文化、实现中华民族强盛不息的必然趋势;百姓通谱网将顺应时代潮流,启动全国市场,实现“三网通天下财富”,即百姓通谱网、百姓通村网、百姓通商网,产生更大的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
2014年4月8日,百姓通谱网2周年庆暨“中国梦·通谱梦”之春耕计划在湖南长沙国防教育训练基地隆重举行。
出席本次庆典的嘉宾有:管子管理学研究专家李任飞先生,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武汉后方基地司令员江杰生先生,湖南省技术转移中心主任费璟昊先生,湖南省地方志编委会原党组书记、省历史学会会长王晓天先生,百姓通谱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希先生,董事汪涤南先生、唐彬先生、邓思远先生、李洪亮先生、喻保良先生。
百姓通谱网“三通”财富论坛会圆满落幕

2014年7月12日,在长沙举行的“百姓通谱网家文化体验交流会”上,孔子研究院副院长孔祥林讲述了孔氏家族的祖训与家风,同时对我省仅存的孔氏家庙评价很高。“浏阳孔氏家庙有很高价值,对研究孔氏家族、儒家文化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孔祥林是山东曲阜人,孔子第七十五代孙,世界儒学大会秘书处秘书长。主要从事孔子思想、孔氏家族、世界孔庙研究,著有《世界孔子庙研究》、《图说孔子》等10余部著作。

2014年8月10日,“幸福家庭”公益巡讲进瑶山。认真聆听“学习传统文化,帮助家庭幸福——家文化进社区”为主题的专题讲座。“

2014年9月26日,由湖南日报主办,湖南百姓通谱网承办的晒家谱活动首场海选活动在常德临澧展开。活动当天,来自临澧各地的家谱爱好者汇聚在一起,对此次家谱活动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2014年10月17日下午,“文化动力?经济航标”2014年文化产业经济高峰论坛座谈会在长沙举行,原国家经贸部副部长、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原国家物资部副部长、第七届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兼秘书长桓玉珊以及来自全国文化产业领域的3000余名专家、学者及商界精英出席了活动。

本次活动由中国经济论坛杂志社举办,百姓通谱网承办,论坛主题为“文化动力?经济航标”,与会嘉宾就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文化与科技融合、家谱文化数字化及产业化、湖南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等议题进行了广泛的探讨。

2014年12月30日,首届“中华姓氏文化产业博览会”将于2015年1月21至26日在长沙红星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本次博览会设计了多项活动:展示汉代周记六礼、评选中国*代表性的姓氏文化产品、观摩罕见的族谱传世孤本。特色姓氏文化展示、全国姓氏产品发布会、晒家谱活动、企业联谊答谢会等主题板块。

2015年4月28日,“互联网+家规、家训、家风高峰论坛”在长沙举行。传统的家规、家训、家风一般以家谱记录及姓氏祠堂类的宗族场所两种方式去承载和表现,延续到今日。我们要做的除了由一批文化继承者去保护、浇灌,更应该将文化的种子播种到新的土壤上去生长,信息化社会带给我们*工具便是互联网,所以将家谱放上互联网,才能造成更广泛、更持续的影响。

以文化为目的,以论坛为契机,共同构成了本次论坛探索的主要目标之一,不同的角度、更宽阔的视野将传统文化、学术力量、民间信仰拧成一股绳,共同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和发展。
2015年5月2日讯(记者 陈薇)优秀传统“家文化”如何搭乘“互联网+”快车?日前,由百姓通谱网主办的“互联网+家规、家训、家风高峰论坛”在长沙举行。来自省社会主义学院、世界儒学大会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就如何运用互联网方式传播优秀传统家文化展开探讨。家文化研究专家陈希认为,前段时间由湖南日报报道的《开国将军钟伟的家风》引发广泛社会影响,如果能将优秀家文化播种到“互联网”上,让“地球村”的居民一起来守护、浇灌,健康文明的社会风气定会处处蔚然。
世界儒学大会秘书长孔祥林说,家规、家训、家风作为千百年来中国人家庭教育的主要方式,已经深入普通百姓的骨髓。良好的家风、家规、家训是先辈们留下来的文化瑰宝,也是教育引导青少年做人做事的重要准则。在他看来,百姓通谱网致力推动“家文化”与“互联网+”的融合发展,很接地气,前景广阔。把优秀家文化推上“互联网+”的“风口”,能让传统家文化更现代时尚,让虚拟网络世界更亲切。
据悉,致力于打造城乡商品交易平台的百姓通商网也已正式上线。
2015年9月18日,由百姓通谱网主办的2015湖南十大好家谱评选结果出炉。经过长达1年的海选角逐,洞口黄氏,洞口萧氏,临澧叶氏,东安周氏,临澧罗氏,临澧李氏,临澧紫陵胡氏,临澧唐氏,临澧鹤子湾胡氏,临澧匡氏等荣获“湖南十大好家谱”。
近100个姓氏、上千本家谱参赛。为了传承和弘扬华夏五千年的灿烂文明,从去年9月开始,百姓通谱网在三湘四水中开始了一场“寻访好家谱,传承好家风”的文化旅行。湖南临澧、新化、汨罗、龙山、东安、洞口、攸县等地跃踊报名,近100个姓氏、上千本家谱参赛。经过海选的角逐后,20个姓氏家谱脱颖而出,进入到较后的摘冠之列。在随后进行的互联网平台发起的大众投票中,20个姓氏家谱深获广大家族文化爱好者和各界社会人士的好评,从投票开始到结束的15天当中,累积收获有效票数4万多票,访问次数达14万余次。
2015年11月20日,湖南百姓通谱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国家文化传播大使、中国子女教育专家陈希在县神龙一号大酒店主讲了一场“幸福家文化暨智慧农村建设”大型公益讲座,我县200余人到现场聆听讲座。
据了解,举办“幸福家文化暨智慧农村建设”大型公益讲座的目的是,让更多的人了解“家文化”的理念和内涵,营造孝老爱亲的浓厚氛围,构建和谐的家庭关系。目前,家文化传播协会已在堡子、坪村、青朗等15个乡镇举办了“幸福家文化+智慧村志”建设座谈会,其中“孝顺父母”等内容深受欢迎。

湖南现存最早的木活字本家谱/百姓通谱网

现存我省最早的木活字印的家谱是湖南图书馆收藏的《邹氏重修家谱》部分卷。清朝邹康侯、邹养蒙等修,邹粲兮等纂。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木活字印本。版框高37厘米,宽25厘米,每半叶16行,每行31字,四周双边,白口,皮纸。系以纸捻装订的毛装本,3册(现已合订1册),凡230页。

“邹氏”系湖南新化罗洪(现属隆回县)之邹氏。

家谱最前面的一篇是序(已破损),接着是邹氏重修族谱序以及十四世孙、十五世孙、十六世孙、十七世孙,共10篇序。接着是宗谱凡例、田亩、坟山、颂文、宗派图总、罗洪世系、思房世系、汉房世系、景信世系、柏房世系、宝房世系、缘房世系、斌房世系、普房世系。

该家谱具有木活字印本的三大特点,即:一、字行不整齐,有时倾斜不直,有些字排列歪扭;二、字的大小不一,笔画粗细不匀称,一行字内,不但个有大小,而且笔画粗细有时也不一致;三、墨色轻重不均,一版内,各个单字,墨色的浓淡不一致,有的字墨色浓,有的字的墨色却显得很淡。这是因为木活字一般是选用梨木、枣木或者杨柳木雕刻而成,而木材纤维有伸缩性,沾了水就会膨胀,因而排版凸凹不平。甚至有的字还未沾墨,并且有重字或脱落活字的现象。活字是每字一刻,而且是多个人所刻,因而风格不一,字体大小不一律,亦不能全面照顾。它不像刻版书,字是写稿上板,字体大小一律,刻工一气呵成,因而大小匀整,字与字间互相照应。此外,该家谱尚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版面中留有不少的空白处,是一些人的生卒年月日、婚嫁的年月日等,有的已用墨笔填上,有的是后来用木刻单字钤上的,有的还仍然空着。

该家谱来源于邹氏家乡,家谱较后的硬纸板的封面上,钤有一长方形的印框,框内文曰:“邵阳运输局。隆回站到邵阳站,73880,共1件。”便是佐证。1946年8月1日,湖南省为筹修省志,成立了湖南省文献委员会。该会“除计划纂修省志导修县志外,凡有关文物之征集保管整理”等,均为该会业务。征集材料的办法,一是由文献委员会派人下去采访搜集;一是利用各种调查表,由省府通令各县市政府,要求在深入调查了解的基础上,按时将调查表及实物送交或邮寄文献委员会。如“各县市族谱调查表”内容包括:某氏族名称、纂修年代、纂修数、体例、历次主修人名字、备考。因而《邹氏重修家谱》,应是隆回邮寄到邵阳,再由邵阳汇总送交湖南省文献委员会。后因这次修省志未果,其有关材料包括《邹氏重修家谱》等,一并移交了湖南图书馆,现已收入《湖南省古籍善本书目》。

家文化中国人自己的文化/百姓通谱网

二十一世纪是人类发展史上狂飙突进的世纪,社会的迅速发展带来的是现代化趋势的不可阻挡,世界经济格局与文化格局一再被改写。人们的物质生活极大满足的结果是精神文化表达需求的提升,物质要求得到满足之后人们开始在文化传统中寻求自己的根基,那些承载着人类文明基因的文化遗产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

美国有华尔街、百老汇、好莱坞、自由精神;英国有甲壳虫、哈利波特、绅士文化;法国有启蒙主义、葡萄酒庄园;日本有樱花、武士道精神;那么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的标志是什么?是大气磅礴的故宫、长城?是精美绝伦的瓷器、丝绸?还是驰名中外的中国功夫?统统不是!真正环绕在普通大众周围的是家文化,也只能是家文化。接下来就详细聊聊关于“家”带给我们的是什么。

关于“家”,百姓通谱网陈希老师曾这样解读:“宀”下一“豕”。“宀”,山洞之象形,可以认知为洞穴和房屋;豕,指猪。远古时期,人没有定居之时,过着游猎生活,而在游猎的过程中,抓到了野猪,就把捉来的猪绑在山洞里,与人同居一洞。这样以来,人也因训化猪而定居下来,不再游猎,所以家取音为枷,即枷索,人在给猪带上有形的枷索的同时,也给自己带上了无形的枷索,使自己再也没有游猎时那样自由了。另外,家音佳,即定居下来,比游猎好;家,音甲,即从此以后,安家成了首要任务;不管这些依据是否被全部猜中,不可否认的是,中国人对于家的认知是深刻而全面的,同时对于家的重视也是不比拟的。

而对于家文化的形成最早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从原始社会人们必须群体生活才能生存,最早的组织是血缘关系组成的氏族部落,这便是“家”的雏形,经历了上万年的时间、较后逐步衍化到各部落之间为食物进行互斗。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作用的就是家族,家族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保证,母系氏族转化成父系氏族,这种血缘繁衍关系是根本原因。以女性为主的的母系氏族不能使家族快速发展起来。只有父系社会才能快速发展起来,这种血缘家族关系维持的原始部落的家,到黄帝时期,黄帝是靠家族的力量打败蚩尤,形成多种部落的联合,成立了国家式的部落联盟体制,对于黄帝来说,天下的人都是他的子民,天下是一家人,他则是*家长,由他制定家规、家训,进而形成了最早的家文化体系。

这一体系对国家的体制和黎民百姓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国家的组织结构是皇帝领导的中央政府,皇帝是天子,是万物苍生的家长、老百姓是皇帝的子民,利用天下一家具有的这种家庭自然属性的父子关系,建立国家的管理制度,确定领导者的合法性。地方政府是地方百姓的父母官,宗族血缘关系产生了小家庭,自然生命属性产生了父子关系。这种父子的等级关系,就是中国国家政治文化的管理思想基础,家文化思想是维系社会秩序和国家凝聚力的精神力量,是中国人的精神源泉和连接纽带,有效地稳定了中国几千年来的社会秩序。

在随后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的兴起过程中,在伦理道德方面,对“天下是一家”的家文化思想进行了进一步的细化,对家的管理制度、提供合理的思想理论,并在信仰、思想、行为上给予理论支持,从而丰富了家文化思想,是对家文化的信仰和管理思想的补充,经过几千年的发展,结合儒家思想的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进而形成了中国独有的家族文化体系,比如说家规、家教、家训!并代代相传下来!就在西方国家追求人人享受独立、自由的同时,由于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人一直秉承孔孟之道,忠孝,仁义,家和万事兴的儒家理念,依旧延续着家庭生活的习惯,甚至祖孙三代生活同一屋檐下的情况比比皆是。也正是因为这样,中国五千年的传统文化得以保存和传承下来。

直到今天,无论传统文化和人的精神层面发生怎样变化,“家”依旧是维系所有中国人的地方,中国人一生受到家庭教育、家庭文化的影响,对中国人的成长影响巨大,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家的影子,而“家”显然是中国人的精神信仰,是中国人内心最深处的根,最为典型的莫过于春节回家过年,这牵动着亿万中国人的心,堪称世界上*规模的集体迁徙。“春运”被认为是世界上*节日景观,到处是拿着大包小包急匆匆的人群,他们都有一个信念“有钱没钱,回家过年。”那是家的驱使,那是家人的期盼。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春节家人团聚有神圣不可动摇的地位。家是春节活动的核心,人们收拾起平时的锐气和倔强,回到家里,贴窗花,包饺子,其乐融融。在中国,也只有回家过年才有这样伟大的感召力。

总的来说,中国一切政治经济文化活动都是以家为核心而展开的,各个时期的学者对于中国文化思想的研究、都是以维护好这个家思想而进行的,家的思想是中国所有行为的思想基础,家文化的思想构成了中国文化的整个思想体系。俗话说,国家的事在小,也是大事,这是产生中国英雄人物的主要思想根源,中国古代英雄的壮烈行为、都是在维护和保护家的基础上产生的,为了国家,为了民族,为了家族的荣誉,不惜贡献生命。中国人在国际上取得成绩,代表着中国,代表着大家,而不仅仅自己。中国人在评判一个人好坏时,*看做事情时是否是以家的利益为初衷,是则受到尊重、敬仰,反之,则鄙视、唾骂。中国人最不能容忍的就是背叛家,对于国家来说,背叛国家就是叛徒,背叛家庭就是逆子。

纵观中国的发展历史,“家”始终是中国人磨灭不掉的印记,它承载着所有人对生活的最终幻想和归属,家文化将中国的政治、传统宗教、礼俗与文化生活融为一体,使中国文化具备巨大兼容性,并且超越了民族的局限性。

时至今天,陈希老师在传统家文化的基础上,融合了现代幸福家庭理论,将“家文化”分为六大板块:《孝顺父母》、《家人健康》、《夫妻恩爱》、《子女成才》、《家境富裕》、《环境优美》,集中体现了幸福家庭的各个要素,并用四字词语的方式轻松的诠释出家庭生活乃至社会生活中面临的各种问题,加以总结提炼,形成现代家文化体系,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家文化的进一步升华。

理念概括/百姓通谱网

企业精神:忠诚 感恩 博爱 守信

企业愿景:打造一流的家谱网服务团队

企业使命: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发掘家谱文化资源 促进宗族文化发展 增进海内外炎黄子孙的大团结 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服务理念:您的需求是我们全力以赴的事业

服务宗旨:倡导修谱新模式 促进民族大团结

免责声明:
此页是<百姓通谱网>的介绍页面,并非官方站点,我们收集于网络只为广大网民快速查询提供帮助。
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点此纠错或删除此信息

网站资料
网站名称: 百姓通谱网
网站栏目: 网站简介 网站链接
网站链接: www.jp5000.com
收录查询: [百度收录] [360收录] [搜狗收录] [必应收录] [谷歌收录]
网页版本: Mip版 手机版 电脑版
本页链接: http://wangpdw64223.cn.zhsho.com/